来源:www.shixi1980.com 编辑:石西阿福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9日 所属分类:行业新闻
制造业是经历了先苦后甜!对中国制造业来说,“招工难”是个顽疾。尽管企业采取了种种“治疗”手段,也还是阻止不了它的恶化。这一点也好比中国的房价。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群85、90 后,他们年纪轻轻挑着中国制造的大梁,却被形容为“最难伺候”的一群人。在他人眼里,这些人内心浮躁、吃不了苦、受不了气、似乎不为生计发愁,动不动就跳槽,加剧了中国的“用工荒”。新生代员工要什么尽管很多企业都意识到了“人是最宝贵的资源”,并高举“以人为本”的旗帜,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新生代员工的心,还是被“委屈”了。
中国一线人才的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任由员工“野蛮生长”。工业自动化的提升将很多中国新生代员工聚集在了流水线上的操作岗位。在工作中,员工要紧跟着流水线的节奏,做着简单、机械并重复的枯燥动作。如“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张江燕所言,流水线不仅扼杀了员工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还使员工在“工作中被动执行、受人摆布”,这增加了员工的工作压力。
作为中国制造的新载体,新生代员工对精神诉求高于物质诉求。中国太多的制造行业不可能做到:尊重人性,尊重商业伦 理,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安抚不了新生代员工的心,中国制造的用人形势会一年比一年严峻。
靠什么拯救制造业
在刚性流水线上,一个员工只负责一个生产动作,单调而呆板。而细胞式生产,将一群人聚集在一个圆桌上,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一件产品的生产。在这过程中,员工不仅学习掌握多种技能,而且被允许聊天、话家常,显得更具人性化。佳能在中国大连的工厂 ,在采用了细胞式生产方式(细胞式生产方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的日本,日本厂商将其起源归于日本头号汽车厂商丰田。后来,此法被日本电子厂商广泛采用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盛行于日本。针对大型生产设备这些“死”物不能适应品种多、变化快的灵活要求,细胞式生产方式采用人力化的策略,即大量使用人力而避免使用大型机械以提高反应能力,日本专家称其为“依存于人的生产方式”。细胞式生产方式,就是一张工作台,一个到四个左右的工人,以人力车取代长长的传送带和无人搬运车,每个工人熟练掌握尽可能多的工序,从而减少交接时间以提高效率。佳能在采取细胞式生产方式后,生产率大幅提高。)之后的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70%,成为佳话。
这种生产方式上的改变,让流水线上原本如机器人般的员工,变得有追求,并享受在工作中成长的快乐。细胞式生产方式在不提高员工工资成本的前提下,培养出一大批愉快工作的员工,这正是中国制造业可以学习和实践的地方。
新生代员工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轻松、快乐!珠三角有些工厂已经新设了一个以前从来没有的部门—员工娱乐部—职责就是极尽所能哄员工开心,为员工提供快乐氛围,进而产生归属感。随着时间的发展,一些大型的制造企业还引入了“员工帮助计划”(EAP),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无论是娱乐福利,还是“员工帮助计划”,目的都是想为刚性流水线加入一些柔性。刚柔结合,解决现有问题。
世界五百强80% 都设有员工帮助计划,但在员工管理上仍然问题频现,这说明传统的员工帮助计划并不能真正、可持续的营造和谐、幸福的职场文化和职场氛围。究其原因,是因为任何形式上的改变,都不及文化上的改变来得彻底。打造幸福文化员工幸福,企业才能幸福。
开心的员工才是高效员工。幸福生产力是一个国际概念,它以员工的快乐程度为指标。
幸福企业无一不是经营人心的典范。经营人心需要时间,百年企业持续经营的是人心;经营人心要有人性,讲良心,不造假,不胡来;经营人心要有大批人愿意跟着你干,而不是跟你对着干。幸福企业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是非常艰难的,它需要很多必备的条件来做支撑:企业的愿景能否与社会大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能否与社会国民价值观相一致、企业家的职业素养和员工的专业心智是否相融并续、企业的成长阶段是否跨越了生存期、企业人的工作观和生活观是否兼容并茂等等,这些因素恐怕是构建幸福企业所必须面临的基本挑战。
正如白岩松在其《幸福了吗?》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幸福成了眼下最大问题的同时,也成了未来最重要的目标”。这句话也值得中国制造业借鉴。
从今天起,关注生产,更关注员工幸福指数。